【公告】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推动社会发展。如有发现文章侵权,请立即联系站长删除!

大家都在搜: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 除法口诀 对课外班的看法 党员教师自我批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首页 > 教育理念 > 正文

校园春天

博客会员 2023-03-07 07:30:05 教育理念 1 ℃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是春天那百花争艳的花朵吗?是夏天那热烈奔放的雨点吗?是秋天那翩翩起舞的落叶吗?是冬天那纯洁美丽的雪花吗?不,都不是。是一种独特的“风景”。

镜头一

   “奶奶好!”“奶奶我来帮助你吧!”这是在运动会上出现的一道“风景”,只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正吃力地蹲下捡一个被人丢弃的塑料瓶,旁边站着一位乖巧可爱的女生,这竟是我们七三班的张良维。不一会儿,张良维已经帮老奶奶捡了许多的塑料瓶。接着,有一些女生不约而同地来到老奶奶身边,帮助老奶奶。当地面干净后,当老奶奶抬起头,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虽然刻满了皱纹,但还是掩不住老奶奶的笑容。她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快乐的人。

镜头二

    “咦,谁把钱丢在这里了?”“呀,还是一张整百的!”“那我们该怎么办?”“要不咱俩一人一半?”“不行,咱们私吞了,失主该多着急呀!咱们还是交给老师吧!”“你说的对!咱们赶紧走吧!”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突然联想到失主找到钱高兴的样子,想到他们俩个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镜头三

    “这道题真难,我不会!我不写了!”“不要放弃,我来教你吧。”“真的吗?”“真的,你看,这一题很简单,是这样做的.........”我看着他们俩那认真的神情,突然觉得,今天这么冷的天气,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暖和呢......

 

    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我受益匪浅,这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构成了一个和谐,美丽,充满快乐的实验中学。我相信,校园里这种独特的“风景”还有许多,只是我还没有发现......

校园——  放飞教师的生命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很多学校,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这种管理,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缺少人本思想的管理方式。校园,应该成为教师发挥创造潜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一、教师是特殊的生命体

 要改变学校管理见“物”不见“人”的弊端,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认识学校管理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生命的视角去审视教师,分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

首先,教师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关爱和认可,他们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自己执教的学科比其它班级、其它学科好,他们更多地渴望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教师扮演着复合型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现代社会,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管理者。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一般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绝非是简单的教学计划执行者,还有策划、创造、组织、研究等等多种复杂劳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他们最受尊敬的“领导”,是最可亲、最可信的朋友。学生可能不认识自己的校长,但对自己班主任、自己的任课老师,始终保持着“近距离”,甚至一直都会记住他们,尊重他们。从这一意义上讲,老师与从事其它职业相比,更富有自尊性。

   第三,教师是最富有个性、特长的群体。学校里的几十名、上百名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都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经过努力会不断发生变化,差异的程度是相对的,差异本身却是绝对的。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教师群体的丰富多彩性。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要的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真正做到“目中有人”,把教师视为涌动着活力的特殊生命体,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我们的管理理念,改革我们的管理方法,使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摇篮。

 

 二、营造一个宽松的组织氛围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方式中,管理者往往把自己推向教师的对立面,完全依赖于制度和所谓的规范,制定了繁琐而刻板的制度、条例,以此来规范教师的种种行为。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与慰藉,只是被动地服从,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他们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首先是尊重。人们常说:“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在管理中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让教师代表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坚持倾听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记人之功,容人之过,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给教师穿“小鞋”。教师与领导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引导教师确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心理相容,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环境。

 其次是信任。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因此,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放手让教师大胆地干,只在教师需要行政出面帮助时,才去“过问”。在班集体建设、教研组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放手让各个部门或有关老师去做,使他们在获得信任满足的基础上,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是自由。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八小时之外也在工作,诸如备课、进修及课程研究都是教学工作的延伸,往往要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如果像工厂管理那样刻板,势必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情况,因此,在保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给教师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足够活动的空间。但要求教师每年“明确自己的目标,往前走不回头”;“找到合适位置,显示最大才能”。

 这样,在学校就构建起了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精神,教师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让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发展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这样的说法教师通常是习惯性地加以接受。教师在促使学生发展的同时,自己有没有同步发展?在学校中,学生要发展,老师也要发展。学校应当一方面是学生发展的摇篮,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发展的摇篮。作为管理者,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发展学校”。

首先,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持续性的学习。因此,要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最新教学动态、教育教学方法,随时与“最前卫的教育理念”进行沟通,使自己的教学实际紧跟教育发展的潮头。

其次,实施“科研兴师”战略。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而且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根据教师的特点和科研的能力,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让教育科研成为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凝聚教师人心、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胶合剂。

第三,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一是对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倡导每一位老师成为善于思辨的人,不仅在思辨中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通过思辨,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地改进、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逐步迈上新的台阶。

 

四、让学校成为每一位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绿洲

教师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每个教师都是一颗金子,就看管理者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其价值,有没有胸怀去接纳百川,有没有驾驭这个群体的能力和艺术,能不能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摇篮。

首先要尊重个性,认可教师对生命价值独特的追求。作为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都是千差万别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所以,在管理中,我们既承认教师的这种差异,也在尊重个性、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努力求同存异。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用好各种类型的人,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要用好学校中的三类人:一是能力较强的人。把这些人放到学校的重要岗位,发挥他们在学校中的带头作用,并且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自我,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佼佼者。二是个性明显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思想敏锐,思考问题有独到之处;眼光尖锐,分析问题深刻透彻;有的情绪外露,处理问题果断急躁;有的独具创意,不拘束缚;但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对他们要做到有雅量,尽量避开其短处,把他们放到有利于他们“扬长”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他们在事业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三是缺点明显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有着明显弱点的教师,不轻视、不歧视,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关心他们的感受,在理解、宽容的前提下,适时帮助他们矫正缺点,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是以赞赏的目光来看待教师。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人们积极承认的成就心理,赏识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将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短处。所以,要以宽广的胸怀,谦谦的雅量,多看到教师的长处,激励教师,充分的肯定其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享受。在赏识教师时,一是要注意“真诚”,就是不夸饰,不溢美,力求赏识符合实际,力求赏识真正能发挥激励作用;二是要注意倾注“感情”。就是在赏识教师时饱含激情,以洋溢的热情启动教师的心扉,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样,在学校领导的赏识中,教师们就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

此外,还应该构建起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真正感到学校是他们发展的最佳处,是他们生命价值实现的摇篮,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